内衣检测是指对贴身穿着的内衣类纺织品(如文胸、内裤、背心等),通过专业技术手段检验其安全性能、面料品质及工艺合规性的过程,涵盖甲醛含量、pH 值、色牢度、异味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、纤维成分及接缝强力等项目。作为与皮肤长期紧密接触的衣物,其质量直接关系皮肤健康与穿着安全。生产中若面料印染工艺不达标,可能导致甲醛超标或 pH 值失衡(引发皮肤过敏);使用劣质染料可能含致癌芳香胺;接缝强度不足则易破损。检测需依据《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》等标准,严格把控指标。这不仅能避免劣质内衣带来的健康风险,也能规范市场,推动内衣行业在舒适与安全间平衡。
内衣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两方面,以下是主要检测项目:
内在质量检测项目
安全性能类
甲醛含量:直接接触皮肤的内衣甲醛含量需≤75mg/kg,过量接触可能引发皮肤过敏、呼吸道疾病甚至致癌。
pH值:内衣pH值需控制在4.0-8.5之间,以适应人体皮肤的酸碱度,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。
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:明确禁止使用,这类物质具有潜在的致癌性。
可萃取重金属含量: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超标的重金属,如铅、汞、镉等,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
色牢度类
耐水色牢度:考核产品在水洗后颜色的变化情况,防止水洗后褪色或沾色。
耐皂洗色牢度:模拟日常洗涤条件,检测产品在皂液中的颜色稳定性。
耐汗渍色牢度:检测产品在接触汗液后的颜色变化,避免汗渍导致的褪色或沾色。
耐摩擦色牢度:分为干摩和湿摩,检测产品在干、湿状态下的摩擦褪色情况。
物理性能类
顶破强力:测试产品在受到垂直压力时的抗破损能力,确保产品具有足够的强度。
拉伸弹性回复率:考核产品在拉伸后恢复原状的能力,反映产品的弹性性能。
抗疲劳性:检测产品在多次拉伸或使用后的性能变化,评估产品的耐用性。
水洗尺寸变化率:测量产品在水洗后的尺寸变化,确保产品在多次洗涤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贴合度。
起球:通过特定的摩擦试验,检测产品表面在摩擦后的起球程度,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舒适性。
纤维成分类
纤维含量:明确标注产品中各种纤维的成分及含量,如纯棉、莫代尔、锦纶等,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。
外在质量检测项目
外观疵点类
疵点:包括粗纱、色纱、大肚纱、飞花、极光印、色花、风渍、折印、印花疵点等,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。
色差:考核产品不同部位之间的颜色差异,确保颜色均匀一致。
纹路歪斜:检测产品表面纹路的整齐程度,避免出现歪斜现象。
尺寸规格类
规格尺寸偏差:测量产品的长度、宽度等尺寸,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规格。
对称部位尺寸差异:检查产品对称部位的尺寸一致性,如衣长、袖长、裤长等部位的左右或前后差异。
缝制工艺类
缝制性能:包括缝纫线的牢固性、针迹的密度和顺直度等,确保缝制质量。
缝制密度:考核缝纫线的针迹密度,保证缝制的牢固性和美观性。
以上检测项目是内衣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,不同类型的内衣(如文胸、内裤、保暖内衣等)可能会根据其特点增加或调整部分检测项目。
检测标准
GB 18401-2010《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》
GB 31701-2015《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》
GB/T 5296.4-2012《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 4 部分:纺织品和服装》
GB/T 29862-2013《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》
GB/T 2912.1-2009《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 1 部分:游离和水解的甲醛(水萃取法)》
GB/T 7573-2009《纺织品 水萃取液 pH 值的测定》
GB/T 8878-2023《针织内衣》
FZ/T 73006-1995《腈纶针织内衣》
FZ/T 73011-2013《针织腹带》
FZ/T 73012-2017《文胸》
FZ/T 73016-2020《针织保暖内衣 絮片型》
FZ/T 73017-2014《针织家居服》
FZ/T 73019.1-2017《针织塑身内衣 弹力型》
FZ/T 73019.2-2020《针织塑身内衣 调整型》
FZ/T 73022-2019《针织保暖内衣》
FZ/T 73024-2014《化纤针织内衣》
FZ/T 73046-2020《一体成型文胸》
FZ/T 74002-2014《运动文胸》
检测申请流程
1、项目申请——向检测机构监管递检测申请。
2、资料准备——根据检测要求,企业准备好相关的文件。
3、产品测试——企业将待测样品寄到实验室进行测试。
4、编制报告——认证工程师根据合格的检测数据,编写报告。
5、递交审核——工程师将完整的报告进行审核。
6、签发证书——审核无误后,出具证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