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温杯检测报告如何办理?

2025-08-25

保温杯检测是指对具备保温功能的饮具,通过专业技术手段检验其安全性能、保温效果及材质合规性的过程,涵盖材质成分、重金属迁移量、密封性、保温时长、异味等项目。作为日常盛装热水、饮品的贴身用品,其质量直接关系饮用安全与使用体验。生产中若使用劣质不锈钢,可能导致铬、镍等重金属迁移;密封性能差会导致漏水或保温失效;内壁镀层脱落则可能污染饮品。检测需依据标准,严格把控指标。这不仅能避免不合格保温杯带来的健康隐患,保障使用安全,也能规范市场,推动行业在功能与安全间平衡,守护日常饮水健康。国研检测可提供保温杯检测。



保温杯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
材料检测

不锈钢材质:内胆及与食品接触的部件应采用12Cr18Ni9、06Cr19Ni10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这两种牌号的不锈钢材料,外壳需为奥氏体型不锈钢。

橡胶部件:检查橡胶制件的耐热水性,确保无发黏、变形或异味。

性能检测

保温效能:根据公称容积划分保温等级(I级至V级),要求保温杯在6小时内保持一定温度范围。

保冷效能:若产品宣称保冷功能,需符合相应温度标准。

密封性:装满热水后倒置或摆动,检查是否有漏水现象。

耐冲击性:从400mm高处坠落至硬质木板,检查是否有裂纹、破损及保温效能是否达标。

稳定性:注满水后在15°倾斜木板上静置,观察是否倾倒。

结构与安全检测

手柄和提环强度:悬挂相当于装满水6倍重量的重物,保持5分钟,检查是否松动或损坏。

背带、吊带强度:悬挂相当于装满水10倍重量的重物,检查连接处是否滑脱或断裂。

密封用盖(塞)旋合强度:施加3N·m扭矩,检查螺纹是否滑牙。

外观与工艺检测

涂层附着力:通过划格法测试涂层保留率,要求保留92个以上棋盘格。

表面印刷附着力:粘贴胶带后揭下,检查文字和图案是否脱落。

外观质量:表面应清洁、无划痕、毛刺,焊接处光洁,镀层无起皮、生锈。

卫生与安全检测

迁移元素:检测重金属(如镍、铬)在高温下的析出量,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。

热水异味:装满热水后静置30分钟,检查是否有刺鼻异味。


检测标准

保温杯检测的现行标准会因产品类型与检测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别,主要包括以下这些:

通用安全要求标准

GB 4806.1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》:规定了食品接触类保温杯需满足的基础安全条件,像感官要求、标识信息、基本理化指标等均受其约束。

金属材质保温杯标准

GB/T 29606-2013《不锈钢真空杯》:界定了不锈钢真空杯的物理性能、化学指标等基础要求,其保温性能检测需于 20±5℃环境温度下,检测注入 95±1℃热水后,6 小时或 12 小时后的水温。

GB/T 40355-2021《不锈钢真空保温容器》:2022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,适用于日用不锈钢真空保温容器。规定了其术语定义、分类、规格、试验方法、标志标签等,涵盖不锈钢材料检验、密封性检验和保温效能检验等 15 项检验规则。

GB 4806.9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》:可用于评估不锈钢、钛合金等金属保温杯的重金属迁移限量,测试常以 4% 乙酸溶液浸泡金属部件,检测铅、镉、铬等迁移量。

QB/T 5613-2021《不锈钢真空烤瓷保温杯》:针对不锈钢真空烤瓷保温杯,规范了容量偏差、外观、密封性、橡胶件耐热水等指标的要求及检测方法。

玻璃材质保温杯标准

QB/T 5035-2017《双层玻璃口杯》:规定了双层玻璃保温杯的容量、密封性能、橡胶件耐热水性能、盖与杯的配合等要求。

GB 4806.5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玻璃制品》:管控玻璃保温杯的感官要求,以及铅、镉迁移量等食品安全相关指标。

配件相关标准

QB/T 4161-2010《日用保温容器塑料配件》:对保温杯的塑料配件的质量、性能等作出规定。

GB 4806.11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》:当保温杯存在橡胶密封圈等橡胶配件时,其感官、高锰酸钾消耗量、重金属迁移量等,需符合此标准要求。



检测申请流程

1、项目申请——向检测机构监管递检测申请。

2、资料准备——根据检测要求,企业准备好相关的文件。

3、产品测试——企业将待测样品寄到实验室进行测试。

4、编制报告——认证工程师根据合格的检测数据,编写报告。

5、递交审核——工程师将完整的报告进行审核。

6、签发证书——审核无误后,出具证书。





写下您的评论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