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添加剂检测是指通过专业技术方法,对食品中添加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(如防腐剂、甜味剂、色素等)进行定性、定量分析,判断其种类与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过程。这些添加剂广泛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、风味、保质期等,但需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剂量。若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—— 如超范围添加(如在婴幼儿食品中使用日落黄)、超限量添加(如防腐剂苯甲酸钠超标),或使用未经批准的物质(如工业级色素),可能危害人体健康,如引发过敏反应、代谢紊乱甚至脏器损伤。检测能精准识别添加剂的合规性,既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,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,也能规范食品企业生产行为,维护食品市场的公平与透明,推动食品工业在安全框架下健康发展。国研检测可提供食品添加剂检测。
检测项目
一、防腐剂检测
苯甲酸及其钠盐(苯甲酸、苯甲酸钠)
山梨酸及其钾盐(山梨酸、山梨酸钾)
脱氢乙酸及其钠盐(脱氢乙酸、脱氢乙酸钠)
对羟基苯甲酸酯类(尼泊金甲酯、乙酯、丙酯等)
亚硝酸盐(亚硝酸钠、亚硝酸钾,兼具防腐和发色作用)
二、甜味剂检测
人工合成:糖精钠、甜蜜素(环己基氨基磺酸钠)、阿斯巴甜、安赛蜜(乙酰磺胺酸钾)、三氯蔗糖(蔗糖素)
天然及新型:甜菊糖苷、罗汉果甜苷、纽甜、阿力甜
三、着色剂检测
着色剂(色素)分为天然色素(如姜黄、β- 胡萝卜素)和合成色素(如日落黄、柠檬黄)
合成色素:日落黄、柠檬黄、胭脂红、苋菜红、诱惑红、赤藓红、亮蓝、靛蓝
非法添加色素:苏丹红(Ⅰ-Ⅳ 号)、孔雀石绿、罗丹明 B、工业染料(如对位红)
四、增味剂检测
常见品种:谷氨酸钠(味精)、5'- 呈味核苷酸二钠(IMP+GMP)、琥珀酸二钠、呈味核苷酸二钠(I+G)
五、抗氧化剂检测
油溶性:丁基羟基茴香醚(BHA)、二丁基羟基甲苯(BHT)、叔丁基对苯二酚(TBHQ)、没食子酸丙酯(PG)
水溶性:抗坏血酸(维生素 C)、异抗坏血酸钠
六、漂白剂与护色剂检测
漂白剂常见品种:二氧化硫、亚硫酸盐(亚硫酸钠、亚硫酸氢钠、焦亚硫酸钠)
护色剂:主要为亚硝酸盐(兼具防腐作用)
七、增稠剂与乳化剂检测
增稠剂常见品种:明胶、果胶、卡拉胶、黄原胶、瓜尔胶、羧甲基纤维素钠(CMC)、海藻酸钠
乳化剂常见品种:单硬脂酸甘油酯、蔗糖脂肪酸酯、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(司盘)、聚山梨酯(吐温)
八、其他专项添加剂检测
膨松剂:如碳酸氢钠(小苏打)、碳酸氢铵、明矾(硫酸铝钾,部分食品禁止使用,如油条中铝残留≤100mg/kg)。
抗结剂:如亚铁氰化钾(用于食盐,限量≤10mg/kg)、二氧化硅。
面粉处理剂:如过氧化苯甲酰(已禁止在面粉中使用)、偶氮甲酰胺(限量≤0.045g/kg)。
增味剂以外的其他添加剂:如消泡剂(聚二甲基硅氧烷,限量≤0.05g/kg)、酸度调节剂(柠檬酸、乳酸,通常无需严格限量,但需确认来源合规)。
九、非法添加物检测(非食品添加剂)
工业级添加剂:如工业明胶(含重金属)、工业用甲醛(用于水产品防腐)。
药物成分:如西布曲明等
其他:三聚氰胺(乳制品非法添加)、硼砂(肉类、粽子中非法使用)。
检测标准
GB 2760-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
GB 1886.96-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松香季戊四醇酯
GB 1886.98-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糖醇(又名 4-β-D 吡喃半乳糖 - D - 山梨醇)
GB 22255-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三氯蔗糖(蔗糖素)的测定
GB 8270-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甜菊糖苷
GB 28401-2012食品添加剂 磷脂
GB 28402-2012食品添加剂 普鲁兰多糖
GB 1886.104-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喹啉黄
GB 1886.174-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
食品添加剂检测申请流程:
1、项目申请——向检测机构监管递检测申请。
2、资料准备——根据检测要求,企业准备好相关的文件。
3、产品测试——企业将待测样品寄到实验室进行测试。
4、编制报告——认证工程师根据合格的检测数据,编写报告。
5、递交审核——工程师将完整的报告进行审核。
6、签发证书——审核无误后,出具证书。